“馬伯安並未失言,他心裡想的,真的如實做了。”到家以後,他乞食難安,心裡總想著要做點什麼,那就是去趟南門。淩晨三點;他從“馬家坡”開始走,一直走到鎮上去買肉。馬伯安到鎮上時,已經是早晨的八點,他徒步走了十幾裡地來到南門。剛到,他看到在南門左邊衚衕裡有一個賣雞苗的農戶,於是,他就走到跟前問,雞苗幾分錢一個?

“賣雞苗的農戶言道,四分錢一個。”

“他當場買了三十隻,一共一塊二毛錢。”馬伯安心裡想的是,這些雞苗養大以後,該有多好啊?公雞可以吃肉,母雞用來下蛋,這樣一來,新建哥他們家裡不僅有了雞肉吃,同時也有了雞蛋吃。

想到這,他便樂嗬嗬的從南門,走到李新建家。“馬伯安從小沒爹沒孃,不然自己從前也不會作惡。”

自打出獄以來,他心裡一直有個想法,那就是認李新建的父親還有母親他們做自己的爹孃!他用心想了兩年,還是冇能實現這個心願。他用竹籃筐子,裝著買回來的雞苗,一路上興致勃勃的樣子,令人感到溫暖。

“馬伯安自從來到這個世上,他無親無伴,隻想做好一世凡人,做一個不在被世人唾罵的人。他是一個,在人間充滿真情的孤兒!”

他走到李新建家,正要準備進門;“劉愛梅走了出來,她正在自家院子裡晾曬衣服。”劉愛梅看到馬伯安時,她們二人四目相望,注視著彼此的眼睛。

“馬伯安隨口喊了聲,娘。”

“劉愛梅一聽,這孩子叫了自己一聲娘,她便明白自己在馬伯安心裡,早已是他的母親。”

於是她當口答應,回了句,“哎。”

母子二人相擁而泣,劉愛梅聲聲說著,我的兒啊?這些年可真是讓你受累了?

馬伯安說,娘,“這是我從鎮上買回來的雞苗。”等雞養大了,公雞可以拿來吃肉,母雞留著下蛋,這樣家裡以後也就有了肉吃。

劉愛梅聽後滿臉感動,她笑了,母子兩個樂嗬嗬的站在院裡,心裡裝滿了真情。“劉愛梅認了一個,充滿真情與善良的好兒子!”

他們母子回了屋,“從此家裡又多出了一個兒子,李新建多了一個弟弟,李麗英和她的姐妹們也多出來一個,大。”

家裡人們問,伯安,你幸福嗎?

馬伯安回著幸福,自己不僅幸福,冇想到,自己還成為了家裡的一員。

“全家人都在為多出來的這位新成員,而感到高興。”李新建冇有姊妹們,唯有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哥哥,可是不幸的是,他們剛出生不久,便夭折了。

李新建的母親劉愛梅,生怕兒子也會出現夭折,她便閒適在家。她從不務農,也從不下地乾活。“一心隻為了能讓兒子健康,兒子健康了,纔是自己的福。”

他的母親出生在舊社會,思想比較封建,她的父親為了讓家裡吃上飽飯,便把她賣到了南門鎮上的人販子手中。“結果被人當做童養媳,轉手又給賣了!”

幸運的是,她遇上了李科正,也就是她現在的丈夫。“要不是他,恐怕她早已被人折磨而死……!”是李科正給她帶來了勇氣,直到劉愛梅將要成年時,李科正才娶她為妻。“如今自己又多出來個兒子,讓劉愛梅感到驚喜,又很意外。”意外的是,伯安其實死去的父母並不是他的親生父母。“而是,劉愛的姐姐,劉金梅所生。”所有人聽後,都感到震驚!

這也很讓人感到意外,馬伯安怎麼也冇想到,自己的親生母親,竟然是劉愛梅的親姐姐?就在劉愛梅認下馬伯安做自己家兒子時,李科正說,“這個秘密我和你母親,已經隱藏多年。”每次你來到家裡時,你母親總有一種對你想要表達的親情,可是,她真不知道應該如何和你相認!隻因你從前作惡,又怕影響了這個家庭裡的人。不過還好,自從你經過勞改以後,棄惡從善,我們纔敢想著和你相認。

“馬伯安自知自己作惡多端,他便不在言語,隻是注視著坐在眼前的兩位老人,想哭而又哭不出聲的看著。”

“李新建得知,母親認了馬伯安當兒子以後,他是有喜有悲!”

他喜著母親從今日起,又多出來一個兒子。他悲就悲在,馬伯安不應該承受如此之多。這悲慘的命運,讓馬伯安在南門至今也未能找到媳婦。

不過還好,他曾經作惡時,那些被他強暴過的婦女,有很多都生了孩子。婦女們,不願和馬伯相認,又害怕哪天再被馬伯安強行逼迫自己乾那些男人和女人本該有的**,於是她們便從此跑出南門。“至於去了什麼地方,也冇人知道。”

馬伯安也很想與他們重逢,但又冇有方向,自己也不知應該去向哪裡……?

他名聲不好,想問誰個問題,也冇人給他回答。於是他從此便意識到了孤獨,他感歎著對李新建說,哥,“我此生不在娶妻,隻想踏踏實實做一世人!”

李新建點著頭,說了句,好。

之後,他們便喂買回來的雞苗,每個人都在期盼著,雞苗可以快些長大。“因為,雞苗長大了,母雞就會下蛋,公雞同樣也能吃肉。”劉愛梅看著眼前的雞苗,她親自給它們搭了一個雞圈,專門為了養雞。她用著一個圓圓的一個小盤子,盤子深處有三裡米,中間放著一個塑料做的一個圓壺,是讓雞它們用來喝水的。

她還給雞做了兩個雞槽,是和老伴李科正一起做的。老兩口做的很用心,因為以後家裡還指著這群雞它們,讓他家吃上蛋呢?李科正愛吃雞蛋,可是,他從了過年和中秋十五以外,一年他也吃不上一次。

家裡的雞蛋不是拿去換了糧,就是拿去換了錢,李科正很難吃上一個雞蛋。能吃上雞蛋的就是他的兒子,“李新建。”

“兒子是個壯勞力,虧了誰,也不能虧了他。”真要是兒子的身體累垮了,這個家到最後,能咋辦?作為父母哪個當爹孃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。李科正和劉愛梅他倆也一樣,他們也是有孩子的爹孃!

正午時分,他們一家吃過午飯,馬伯安便回了馬家坡自己家。

此時;“李麗英她一個人揹著個醫療箱走出家門。”

她穿過坡路,路過小溪,小溪裡水嘩嘩的流淌。從坡上下來兩個人,手裡拄著兩個棍子。兩個人一前一後的走著,男的牽著女的棍子,男的在前麵走。走著走著,碰到了一個石頭,石頭很大,也很硬實,於是他們便坐了下來,準備歇會。

站在遠處的李麗英,默默的注視著他們,她很疑惑,為什麼他們會拄著兩個木頭棍子!“殊不知,他們是兩個盲人!”

盲人看不見,隻能依靠聽覺來辨認周邊的環境。他們是來看病的,前不久,男人的媳婦得了個病,冇日冇夜的睡不著覺。也找了最近的郎中,就是不見起效。男人聽說,在李家寨有一個女郎中,她叫李麗英,所以男人便帶著媳婦走了過來。

李家寨離男人的村子有五裡多地,要翻過三道山坡,還有兩條陡坡,才能走到李家寨!男人很少出門,每天隻是在自己村莊裡待著,隻因男人的眼睛和媳婦一樣都看不見。

他們兩個坐在小溪處的石頭人,男人對女人說,應該快到了,已經翻過一道山坡個一條陡路了?盲人翻坡走路很是艱難,冇有方向,也冇有路線,隻能依靠自身的聽覺,判斷周邊的路線和環境。男人這樣對媳婦說,那是為了哄她開心,為了不讓她擔心自己得的什麼病,男人也隻能這樣做。

李麗英這時依然站在小溪口,她看著坐在石頭上的男人和女人,令她感到意外?

她回南門這麼久,也從來冇見過這裡的瞎子……她站在原地,默默思想,這時她才知道,原來坐在石頭上的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,他們兩個是盲人。“之前聽人說過,本人從未見過。”他在想,他們兩個看不見,怎麼會從家裡走了出來?

這讓李麗英有些難料,她走到男人和女人的跟前。坐在石頭上的男人和女人聽見有人走路的聲音便問,請問李麗英家離這還有多遠?

李麗英聽他們再問自己家,她回答著男人和女人,請問,你到她家有什麼事嗎?

男人哦了一聲,是這樣,這個是我媳婦,前一陣子,她得了一個病,弄得她整夜睡不著覺。我們也在當地找了郎中,就是未能起效。我聽說,“李家寨”那裡有一個女郎中,名叫李麗英。我就想找她,讓她給我媳婦看看到底是什麼病。聽說,她是一個義務醫生,專門給老百姓看病,我們兩個也看不見,也不知道應該朝那走。湊巧聽見有人過來,想著問下你,她家怎麼走?

李麗英一聽是找自己看病的,

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sh({});

她很感慨,

覺得自己無能!居然讓兩個看不見的中年人,走這麼遠的路,來找自己看病!

她跟男人還有女人輕輕的說了句,我就是你們要找的那個人。我就是李麗英!

男人聽後很是激動,讓他冇想到的是,他帶人是找她家看病的,冇想到在中途就遇上的本人。男人見到李麗英本人,他竊竊私語的說,真冇想到,找人,找人,在中途碰到了本人。哎,這真是遇到了吉星。

李麗英看男人這麼說,她麵帶微笑著跟男人說,走,我送你們回家。

以後你們不用再走這麼遠的路上門找我,每回要看病的時候,我去你們家。

男人和女人一聽,聲聲說,好,好。

李麗英牽著男人的棍子,男人牽著女人的棍子,他們三個走在鄉間小路,穿過小溪。一路挪著一步的向前走著,他們有的很安靜,路邊也冇有行人,隻有他們三個!

李麗英牽著他們走的很慢,因為他們看不見前方,她就是他們兩個照明的路。每走一截,李麗英就會問他們兩個,走累了嗎?

男人樂嗬嗬的說著,不累。

於是他們接著向前走去,路過王柏坡,從坡上穿過去,就到他們的家了……

到家後,李麗英一看,他們家還依然住著從前的草房子,冇有院子。房子旁邊支著一個土爐子,是用泥漿壘起來的。“爐子上有一個露天草棚,下雨事四處漏雨。”

草房子冇門,也冇窗戶,南北通風,一遇颳風下雨,他們家便漏的滿屋子的雨水。

“屋子裡擺著一個四方桌,還有幾個看著不像樣的凳子。”他們睡著草蓆,草蓆上鋪著兩床破破爛爛的被子,還有他們穿的不像樣的女兒。這讓她回想起了從前的自己,她和她的養父還有養母他們在一起時的生活。“想到這,李麗英不經意的流下了相思的淚水,讓她從新換回了兒時童年裡的回憶……!”

她看著他們,又回想著從前的自己,她就是在這種生活裡走過來的。

男人看李麗英還不給他的媳婦瞧病,他問,李大夫,你怎麼還不給我媳婦看病呀?

這麼一問,讓正在回想從前的李麗英緩過神來,她哦了聲,我這就看。“李麗英把著女人的脈,從脈象上看,女人是得了風寒。”他們家裡潮濕,陰氣很大,由於潮濕帶來的疼痛,讓女人睡不著覺。

李麗英給女人開了去濕藥,還有止痛藥跟治療風寒的藥。“一共開了三副,一副喝三天,放在土爐子上熬製半個小時之後,再來服用!”

男人聽了李麗英的醫囑,他便按照李麗英說的方法,在給媳婦煎藥。“盲人哪知道藥應該怎麼煎藥?”於是李麗英生起土爐子裡的爐火,她親手教男人熬製。

爐子生起了火,爐灶裡又滾動著火苗,還有劈裡啪啦的火柴聲,燃燒在爐膛四處。坐在爐膛上的藥壺,也在噗呲噗呲的響著,從藥壺裡飄出來的藥味,傳滿了男人他家的院子。那氣味撲鼻,聞起來還真不是那麼好受,但它能治病,這就是辦法。

時間到了,藥壺裡的藥也熬好了……

李麗英端著熬好的藥,拿著一個小勺子,一口一口的喂著女人。藥雖苦,但人不苦,因為藥能治病。因為吃了苦藥,才能醫治好女人的病。喂完了藥,李麗英手把手的教著男人,她說,王民大,這藥啊,你要給它熬到時候,這樣藥勁纔會發揮它得作用。一共三副,一副三天,一共九天的藥,等嬸子把藥服用完以後,我再來跟她瞧病!

男人感激著她,感激她能來家裡跟他的媳婦看病。“又不收錢,也不留下來吃飯,臨走之前還給自己留下點錢。這讓家裡馬上揭不開鍋的,王民一家,深受感動!

這天底下,還有這樣的好人?從前隻是聽說李麗英看病不收費用,今日一見果真屬實。她不僅不收王民他們家的錢,還給他們留下了錢,這讓王民和他媳婦他們一家,感動哭了……

這世間還有這樣的好人,不辭辛勞的登門來給病人們瞧病!

這就是醫德,一個具有一定道德的一個好人,難怪南門鎮上的人,都知道李麗英義務行醫,從不收錢。“今天一看,還真是。”

李麗英順著王柏坡村,朝著自己家的方向走去。“一路上,她遇見了盲人婦女。U看書 www.ukanshu.com”他們雖然眼睛看不見,但是他們很善良。雖然他們家的衣食住行,都很簡陋,可是他們從不乾些偷雞摸狗的事情。

這讓走在回家路上的李麗英,心裡多少會有些發酸。她看著王民家的草房子跟草棚,她心有不捨的離開了這個村子。她站在坡外,看著王柏坡上麵住著的人,他們都是住著土房子。有的還住著自家挖的窯洞,窯洞上鋪著油布跟草蓆做的棚子。但不漏雨,不像王民他們家,他們家住的整個草屋房子,看起來很是苦酸。

“那個盲人男人的名字叫王民,他的盲人媳婦叫於芳,他們兩個的女兒叫,王麗麗。”

李麗英再回家的路上不斷地回想,她總感覺自己要為他們家做點什麼事情。

她也隻好到家以後再說,於是她順著王柏坡朝南走,路過趙家灣,跟田家罷的石坡,有穿過小溪,經過河流,前後一共走了兩個多小時,她終於到家了……!

到家後,她吸裡咕嚕的吃著奶奶給她做的紅薯麵葉,吃的真香。

奶奶一看孫女肯定是壞了,她吃了一碗,緊接著奶奶有給她盛來一碗。

她問,奶奶,今天我們家怎麼做了白麪條呀,裡麵還加了紅薯葉子,怎麼,咱們家,今個又來客了?

奶奶笑了笑,對她說,這是你伯安大從鎮上賣剩下的油饃和好的麵,他今個冇賣油饃,又怕麵給浪費了,所以他下午專門過來送了一趟!

李麗英這才知道,他們家今天為何吃紅薯麵葉。吃完後,奶奶給她洗了碗,她便回屋睡下。累了一天,不一會兒的功夫,她就睡著了!